近年来,面对手机芯片领域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德州仪器和英伟达离开了该领域,如今,爱立信也黯然收兵。日前,爱立信宣布,基于成本和战略考虑,公司将停止芯片开发,将投资重点从手机芯片转至无线网络。这一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有观点认为,随着爱立信等国际巨头纷纷退出手机芯片市场,国产手机芯片厂商将获得不小的市场空间,这或许是国产手机芯片厂商蓄力崛起的最好时机。但有专家同时表示,爱立信的退败对国内手机芯片相关企业无疑是利好消息,但要想在短期内取得质的突破还为时尚早:一方面爱立信在手机芯片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不高,退出后对市场格局的影响有限;另一方面手机芯片集合了众多高精尖技术,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大量的研发投入做保障,尽管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在技术研发、知识产权储备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要想赶超世界一流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核心专利不足 导致市场萎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就在2014年5月,爱立信仍认为芯片市场是一个“可期待”的市场,并表示其支持TD-LTE、LTE FDD、WCDMA、TD-SCDMA和GSM这5种模式的M7450芯片已通过中国移动在其网络中进行全面、充分测试,获得了正式认证,并将在今年第三季度上市。然而,就在M7450芯片刚投放市场不久,爱立信却突然宣布,因手机芯片计划在市场上反响不强烈,将停止研发。业内人士表示,爱立信在手机芯片上的研发成果无法在市场上获得认可是导致其停止研发的重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爱立信在手机业务的发展方面缺乏动力,芯片企业要想维持领先地位需要有绝对的优势,而爱立信在该领域又缺乏这些优势。
那么,爱立信在手机芯片领域的研发情况如何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通信发明审查部审查员叶峰经过中国专利文献检索发现,截至目前,爱立信在中国提交的专利申请以爱立信或艾利森的名称申请,通过初步检索“芯片”可知,爱立信提交的专利申请为62件,申请日期集中在1997年到2000年之间,在2001年之后明显减少,基本上维持在个位数的申请数量;而如果将检索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基带”,爱立信提交的专利申请量为114件,申请日期主要集中在1997年至2001年,以及2006年至2011年两个阶段。叶峰表示,最近几年爱立信关于手机基带芯片的专利申请量在逐步减少。
事实上,爱立信在手机芯片领域的技术开发跟高通公司的差距正越拉越大,尤其是在这一轮智能手机普及大潮中,爱立信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利益。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芯片企业的不断崛起,如展讯、华为、联发科等公司的发力追赶,爱立信面临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中国公司的优势就是‘小钱办大事’,价格便宜但性能不差,非常适合作为中低端手机的芯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像爱立信这样在技术研发、更新换代方面比较慢的公司,必然会受到两方的挤压,市场占有率自然会不断下跌。
芯片竞争加剧 仍呈寡头态势
“芯片是所有电子终端设备的核心,而手机芯片市场是一片‘可期待’的市场。但由于市场反响不佳,无法带来明显经济效益,导致其继续投入研发的积极性不高,爱立信放弃该领域是早晚的事情。”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陶金龙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的开发能力决定企业的技术优势,企业的技术优势决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统计数据,2013年全球用于连接4G网络的手机芯片市场规模达到41亿美元,高通一家占据了92%的市场份额。“高通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对技术研发的巨大投入,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非常庞大,其不仅在美国,在中国也同样具有数量可观的专利申请和授权专利。”叶峰对记者表示,高通布局专利非常早,而且产品线覆盖非常广泛,以手机4G多模支持能力为例,高通的芯片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事实上,国内手机厂商除了华为使用自家的手机芯片外,其他中国厂商基本与高通合作,甚至需要引入28纳米甚至更高工艺来生产大带宽、高速率、高性能、低功耗的手机芯片。设计及生产工艺水平是制约国产芯片的短板。“所以,中国手机芯片的快速崛起单靠蚕食爱立信的市场份额是无法完成的,关键是要把国产芯片的设计水平提高,尤其是制造工艺,打破国外巨头在技术上的绝对优势,特别是知识产权的许可垄断,中国手机芯片产业才能快速崛起。”陶金龙表示,国内企业一定要加大投入,持之以恒,灵活应变,才能不被市场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