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网店是虚拟的,侵权是难查的,权益是难保的……”以往网上购物专利维权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如今在浙江省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近日,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浙江省知识产权局通过探索电子商务领域专利行政执法的有效路径,在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方面,取得了实效。
目前,浙江省有着130多万个网店,数量居全国第2位。难以捉摸、稍纵即逝,是网络活动的特点,也是电子商务的特点,由此产生的种种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令很多权利人在一声叹息之余,更希望能有快速、便捷、高效的维权方式。
“开展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正与这一维权需求相契合。”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洪积庆表示,近年来,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也日益高涨。因此,探索电子商务领域的专利行政执法工作是重中之重,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历经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浙江省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做法和经验:
率先对电子商务领域专利行政执法建章立制。电子商务的新特点,对专利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执法,就要有统一的标准、规范的程序,而这一切,无先例可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在浙江省知识产权局专利执法处处长李建民的印象中,自2012年起,他们走访了杭州、温州、宁波、嘉兴等电子商务企业集中的地区,听取了数十家企业和众多权利人的呼声,组织了多场专家研讨会,最终数易其稿,终于在2014年率先在全国出台了《浙江省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保护指导意见(试行)》和《浙江省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规范电子商务领域专利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了样本。
率先实现电子商务领域专利行政执法形式上的突破。处理电子商务专利侵权假冒案,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既有的经验,如果像以往一样全部在专门的时间、地点进行,专利行政执法的优势就不突出。为此,浙江省知识产权局打破常规,打破地域限制,将全省的专利行政执法队伍统一调配,人员仍然不足时,就把各地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的专业工作人员集中在一起工作。根据电子商务企业的需求,组织这些专业人员深入企业,现场提供专业咨询,现场处理侵权纠纷,现场作出处罚决定。2014年,浙江省知识产权局通过专利行政执法调处的全省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侵权纠纷案件2518起,关闭或断开网店及商品链接464个,案件数量在国内位居前列,也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率先构建电子商务领域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的长效机制。“快速调处成效显著,但面临电子商务数量迅速增长,侵权假冒形势日益复杂的局面,必须有一种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按照这种导向,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在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商讨,将与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合作作为构建长效机制的途径之一。2014年12月,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再次与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了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加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专利行政保护立法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专利侵权纠纷投诉处理新机制并协同开展专利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以此扎实推进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
这些做法和经验,正在实践中开花结果。在淘宝网的后台,记者看到,由浙江省知识产权局专利行政执法人员与淘宝网工作人员一起,对专利权人和消费者的投诉按照规范程序进行处理。在调查核实投诉事实后,对相关事实进行专业分析,再按照不同的性质、情况进行调处、关闭或断开链接等处理。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的加强,为浙江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4年,浙江省电子商务企业实现网络零售额5641.57亿元,同比增长约47.64%,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浙江省处于全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一梯队。去年,浙江省共有49个县(市)入围“中国电子商务百佳县”,县域电商总体发展平衡,发展模式多样,特点鲜明。2014年,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销售额约63.5亿美元,位居全国第2位,跨境电子商务正逐步成为浙江省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2015年1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的电子商务专利行政执法工作成绩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肯定。近日,国务院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在工作检查中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良好的评价,令浙江知识产权工作者备受鼓舞。
“探索电子商务领域专利行政执法,不仅是建设法治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浙江省建设经济强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洪积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