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双创迎来繁荣期。如今,全国每分钟就诞生7个公司,科技孵化器超过1600个,在孵企业80000家,创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在互联网时代,创新成果保护的问题日益突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知识产权是创造财富的源头,没有有效的保护,创新就会被山寨“玩坏”。而知识产权又是一个高技术的、封闭的专业领域,有很高的专业门槛,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太过复杂,许多创业者即使是技术“大咖”,也难以避免成为法律上的“小白”。
事实上,我国现在70%的企业还没有知识产权,有些科技型互联网创新企业即使开源,也有防“坑”的需求。而对于大多数初创企业来说,单是撰写申请知识产权的“技术交底书”,就难倒了很多公司。
网络知识产权委员会(以下简称“网知委”)秘书长刘芳认为,当前创新创意产权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总结为产权需求、普遍痛点、消除距离、质效双升四个方面。知识产权需求包括三个方面,证明——证明原创,无论是否开源;防盗——提高竞争门槛,以防创新创意被模仿、被盗用;价值——能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扩展品种,质效双升。
针对知识产权行业现状,刘芳分析,初创企业者、技术“大咖”、成熟的公司各群体在知识产权保护中面临不同的问题:初创企业者希望拥有知识产权,但不清楚如何获得;初创公司亟须获得知识产权,但没有专业人员对接;技术“大咖”知道知识产权规则,却没有时间去整理、对接;成熟的公司具有知识产权制度,研发人员配合又是普遍存在的难题。
针对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度”和“驾驭度”的问题,网知委经过长期调研、跟踪,得出这样一组数据:国内企业,需求度7,驾驭度3;硅谷创业者,需求度9,驾驭度5;科研院所,需求度7,驾驭度5。而且,创新创意保护需求普遍存在以下痛点:与需求不匹配的保护模式;实时性差,不能随时随地保护;证据无力,脆弱的电子证据有效性得不到保障;服务门槛高;传统的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学习成本高,需反复修改文件、沟通效率低;信息不透明;内容专业度高、流程复杂、手续繁杂、结果不可期待。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意快速迭代,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而当前的创新创意大多是以电子数据形式呈现,具有容易传播、复制、修改等特性。由于很多创新创意主体缺乏自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一旦发生侵权,很难自证。
那么,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服务模式,能够大幅降低知识产权保护门槛,使人人都可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满足这种需求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创业,而且正日益为市场所关注和接受。
日前,一场名为“互联网+万众创新创意保护”的发布会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的3W咖啡馆举办。会上发布了一款为创新创意主体提供移动互联网创新服务的平台——“创意宝”。据其研发者北京源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马雯雯介绍,这款产品以移动互联模式,提供多种信息录入方式,有效利用碎片时间,可以随时随地保护创意——即刻上传,即可“存证”,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高效的保护和服务。
让开发者得以自豪的是,“创意宝”让创新创意保护变得极为简单,“拍一拍,录一录,你的创意全保护”。这款应用产品上线不到一个月,“存证”量就破10万大关,足见大众对创新创意保护需求之迫切。
开发者认为“创意宝”的亮点在于,电子证据可以随时随地存证,消除时间距离;原生态表述提供创新的成果素材,消除门槛距离;匹配对口专家服务资源,消除专业距离;以移动互联网平台方式服务大众,使管理更灵活。此外,创意宝第三方认证的电子证据形式能为用户提供法定“时间戳”,以防侵权。
正像马雯雯所说,“创意宝使得创意主体只需关心其创新,无需掌握专业知识,就能自然地获得匹配的知识产权”。
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服务平台降低了创新创意知识产权保护的门槛,知识产权保护不再“高冷”,创新者可以心无旁骛专注创新,无需担心自己落“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