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从业人员薪情看涨,已成定势。先进国家的发展规律指出,当GDP跨越一定门槛,粗放圈地、山寨盗版便难以为继,经济将转向高附加价值的活动,例如文化创意、技术创新。此时IP专业服务需求,自然增加。此外政策驱使,更是一大助力,李克强总理说了,"保护知识产权是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的必然选择"。在这条道路上,IP专业人员,必然不会缺席。
IP专业的高薪,看得到吃不到?
但如果认为,进了IP这行就能领高薪,那就是个巨大的误解。
市场价格由供需决定,人才的需求大了,数量和质量,也会同步在提升。因此,对个人而言,如果不能创造价值,高薪看得到却吃不到,是完全有可能。
那么,什么是老板或客户们希望IP专业创造的价值呢?这可以总结成5五个方面:
1、确保公司产销不受干扰:IP专业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避免公司遭侵权指控。否则产销受阻,顾客、上下游和股东质疑,经营层得要分神处理,无法专心赚钱。这方面的具体工作,就是做好IP地图,不侵权分析,申请、建立IP组合。
2、增加业务谈判优势:业务抢订单,IP也能起作用。能说明我们IP强,合作有保障;而对手IP弱,将随时会被挑战,也能成为成交的因素。这是双刃剑,我们业务也会被竞争对手挑战,那么IP就要负责支招。
3、避免为人作嫁:技术创新、文化创新,都是公司资源投入的成果。不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成果,就等于让他人免费使用。实际上产生的效果,就是公司的成本比别人高,那么报价必然比人高,结果就是卖得比别人少。公司赚不到钱,恶性循环,终至无法持续创新。
4、牵制竞争者:竞争促进市场效率,但适当的垄断,却能刺激创新,这就是IP制度的原理。IP专业最能掌握"合法垄断"边界,将IP的游戏规则,融入于商业决策,争取公司最大权益。
5、打击不法竞争:然而,市场总有不守游戏规则的人,恶意山寨、挖角。此时IP专业人员就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出去作战,捍卫公司的权利。
不断琢磨、深入这五项领域的技能,并紧密结合所处行业的特性,那么薪资必能水涨船高。这个过程,得要能耐住性子,打好基础,没有捷径。IP专业精深博大,一般需要五年左右养成期,才能融会贯通。根基不稳,就靠跳槽加薪,终究是黄花一现,无法持久。
要领高薪,得要站到光环区
但要获得令人羡慕的高薪,除了扎实的耕耘,还要点机缘。那么,有没有什么方式,能够增加这个可能性?
答案,要从IP专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定位来琢磨。
虽然说各种专业,不论是帮公司"多挣钱"或是"少赔钱",净效果应该是相同的,因为都增加了公司的价值。然而,能直接挣钱的专业,总是比较直接明显,光环较大。因此他们的计费、叙薪或分红条件,自然与我们IP专业不同。
也是就是说,IP专业创造了价值没错,但并没有让我们站到光环之下。因此,想要拿高薪,还得要让自己成为π型人才--至少拥有两种专业技能,并能将多门知识融会贯通的复合型人才。
IP复合人才拿高薪的机会多
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这表示IP专业至少要结合以下一种专业:
第一,是结合研发或销售的功能。研发和销售,都是站在光环区的"fee earners"或"bread earner"。特别是,有理工背景的IP专业,更有可能同时跨足研发或进入销售领域;而本来做研发的工程师,也可能同时发展IP专业。这都可以让我们站到光环去中间去。
第二,是结合操作国际事务的能力。外语与跨文化能力,不论在什么时代,都能增加工作优势。特别是IP这行,能娴熟处理国际事务者,眼前严重稀缺。已经迈向国际的企业,自然能了解,不惜高价聘请。无数的民族企业,也正等着这样的人才上船,扬帆出海,征战全球。
第三,是IP专业结合财务专业。财务是公司生存的活水,也是老板们考虑问题的核心。因此,IP功能结合财务知识,是站到光环区最直接的方法。例如:熟悉IP补贴税负优惠政策;在兼并收购、证券投资决策中进行IP价值评估;利用证券化、众筹等架构工具,减少孵育IP的财务成本、并最大化挖掘IP获利潜力等等。
获取文创高新产业融资知识,是确保赢得高薪的最佳方式
那么哪种结合方式,最可能经由自己的努力,逐步达成?
如果IP专业人员非理工本科,从业后要再去取得,比较困难;而且各公司客观条件不同,未必能提供跨足研发、销售领域发挥的环境。
走第二种结合方式,要将外语能力锻练到能够折冲樽俎、谈判交易,需要相当的心理素质或环境机缘,有时候勉强不来。
唯独对财务知识的补充,特别与IP相关的财务操作,比较可能从书籍、自修课程中学习。利用业余时间积累,只要有心,都能取得一定的成果。
而且,IP与财务结合,最符合当前文创、高科技产业老板们的期待。
以专利质押业务为例,这是一种以专利作为担保的融资操作,政府正大力推动。2008年开办以来,年均成长约100%,2014年全国融资额,接近500亿人民币;同时,预计目标,是2020年超过1000亿元。宸鸿集团(苹果供应链中的创新标杆,曾获国家主席、总理视察指导)江董事长,在《文创与高新产业融资》荐文中就提到,"利用知识产权融资,是一种新颖的做法,而竟然有如此强劲的发展势头,高新企业经营者实在不能忽视!"
的确,这势头只会更强。因为,不断还有政策出台,鼓励文创与高科技的知识产权,进一步与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结合。从数年前,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开始,延续到15年《关于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等等,以后必然还有。鼓励政策将更广、更深地打造IP融资环境,也将同时带动IP财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作者:钟基立 宸鸿科技集团副总、法务长,厦门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兼职硕导,著有《文创与高新产业融资》一书
欢迎投稿 tougao@mysipo.com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