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上海新诤信知识产权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这是第一次见到国内有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机构申请上市,而且还是创业板。
2015年8月13日,四川超凡知识产权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成为全国首家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的知识产权企业。
2015年8月28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布《广州锐正知识产权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公开转让说明书(申报稿)》。
在国内的资本市场上,鲜有纯服务型中介机构能够成为上市公司主体。新三板为其拉开了序幕,知识产权行业的公司也算是打开了这个闸门。而上海新诤信知识产权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直接站在创业板的门口,这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无疑是个重磅信息。虽然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但是作为维权为主力的机构如果能够成为两市第一家成功上市的企业,对于服务业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潘多拉魔盒。
截至2014年5月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主营知识产权服务业务的企业共有5179家,这些机构围绕着知识产权的产生、运用,出现了咨询、培训、代理、维权、交易、评估、投融资、运营等进行一种或多种业务混合经营。营业规模从几十万到几亿不等,在这个整体市场规模不足千亿的市场里并不那么容易坚持。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浪潮中,大多数则并没有因从事知识产权行业发家致富,反而错失了黄金的十年二十年。前日里,在深圳与同行时,同行提及说朋友笑他十几年前若不是干知识产权,肯定比现在有钱。
知识产权行业要重点发展与扶持的有关舆论,自从08年以来,似乎没有断过。而从实际行动而言,却没有多大变化,这从国家划拨的经费以及知识产权局的地位来看,似乎都能感觉到一二,远不如科技部门有POWER。如今,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呼声渐行渐远之际,各地孵化器如火如荼般成长起来。最火的还是互联网创业,打掉围墙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割除掉旧尾巴,还是市场的热点。真正沉下心来,从事科研工作的,还是有限。
知识产权行业在这火热的季节里,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兴奋异常,反而有点冬天的感觉。大多数的机构,如今陷入价格战特别是代理领域,脑力劳动变成体力劳动的同时,这体力活的价格还不如搬砖获得的收入,看看四川超凡的报表,再对比下同行的,这收益水平确实难以为继。至于维权方面,可能稍微略好点,新诤信与锐正业务差不多,都以打假维权为主,但是这个领域对于业务关系网络以及渠道建设要求较高,扩张起来较难。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行业的艰难,可能也有他任督二脉没打通的时候。未来知识产权行业的趋势可能会有一下几种方式打通:
一、知识产权电商的发展,助力中小企业。如今借助互联网的热闹,知识产权领域也出现了知果果、专利巴巴、快智慧、猪标局、高航网等围绕专利商标等代理、维权、交易等服务的电商平台。商业模式重合,也有细分,有烧钱,也有精打细算。借助互联网服务批量的中小企业,这或许是未来知识产权行业的一条新路径,毕竟还有大多数企业停留在只需要简单粗暴的服务阶段。
二、专业分工运营,高大上且小而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的需求由外力推动转变为内力衍生。企业从被动式需求去申报高新等,变为主动性获取商标、进行技术研发申请专利等,而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研发保护,则需要较为专业的一体化服务,特别是在高端领域或大企业方面,需要专业、精细的运营团队进行服务,或者说知识产权服务专业外包,这种公司将围绕某一个或某几个十几个客户,进行常年累月的服务,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
三、行业合并,龙头诞生。强强联手,资源整合。在无法形成业务规模快速扩张以及行业发展遭遇瓶颈的时代,大多数行业都会走向最简单的方向,那就是行业间的大机构之间进行整合。整合双方的资源与渠道,形成统一的后台运作,通过合并之后降低运营成本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全球大企业并购过程中,大多数的并购整合都是裁员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而获得报表改善,从而在市场上抵御寒冬。
四、资本运作,产业布局。去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知识产权运营的概念,并批准了一批知识产权运营试点机构。今年运营成为了知识产权行业的热名词,而真正从事运营的恐怕没有多少家,其实大家都在摸索的过程当中。其实就知识产权而言,需要的是与资本的有效结合,才能成就知识产权本身的价值。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中,知识产权能够风生水起,除了司法的保护力度之外,更多的还是资本的助力。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打开,知识产权公司自身的上市以及上市公司等包括风投机构的参与,伴随着产业的升级,以资本助力运作知识产权运营如美国高智一般进行技术的生产、孵化、运营,将成为一颗金蛋(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在国内进行做专利流氓)。
五、建立真正的数据库资源,从事大数据运算。知识产权行业很多软件,也有数据库资源。然而真正叫得响的依然寥寥无几。知识产权到了今天,已经无国界。而我们发展了若干年,喊了一两年的大数据,我们还是在瞪着眼看汤普森或者ORBIT。数据资源的采集、分析与运用,即使只是在某个细分领域如中草药方面,都将会发生巨大的作用。知识产权方面的布局等,未来的真正信息化则有赖于知识产权数据库的有效采集与开发。
依然带着热切的期待,在知识产权行业中能够产生十亿、百亿级别的企业,届时相信中国的科技之星必将照耀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