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集大剧《芈月传》临近播出尾声。这一个月它从高开到低走,遭遇了过山车般的口碑变化。而2012年,《甄嬛传》的横空出世,让郑晓龙班底成为国产剧顶级制作的代名词之一。同一制作人马,竟遭遇了不同境地。三年里,什么发生了改变?
1.创作的遗憾
北京通州城区一座创意园区建筑的三楼,临近晚上八点,已是大多数人的下班时间。陈敏正造型设计工作室的主人、电视剧《芈月传》的造型设计师陈敏正,精神头却是正好。
在他用来待客的一间屋子里,梳妆造型头饰一字排开,占据了两米多长的案几。从左往右一一数过来,《武媚娘传奇》武则天登基头饰、《芈月传》芈姝大婚头饰、芈月变身皇太后头饰,一个个曾经出现在剧照和海报里的造型静静伫立。案几的最右侧,则是陈敏正职业生涯曾经抵达的一个高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齐诵语录时的演员头饰,透明的保护盒上还有当时总导演张艺谋的签名。
这位头顶着“影视界第一化装造型师”名号的资深业内人,就在最近卷入《芈月传》开播以来最为喧嚣的吐槽声中。
自电视剧《芈月传》开播后,大批观众纷纷对服化道发表了各式意见,头上堆满了发饰的芈茵丑,头顶插着羽毛的楚国宫女丑,身穿五颜六色衣服的宫女被形容成“彩虹”,就连不同人物大红、玫红、深红色的口红,也被一一指摘。“没审美”、“丑哭”、“妆化得过于现代”等评价,如潮水般涌来。这将陈敏正推上了风口浪尖,而他曾经一手打造《甄嬛传》的经历,也被反复提起。人们似乎很难相信,同一个人、同一个团队的审美和制作水准竟然在三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处于风波中心的陈敏正却显得异常平静。和大多数从业者一样,从11月30日《芈月传》开播以来,他其实根本没顾上打开电视。整个12月的前半月,他几乎都待在横店的剧组里,跟组盯着另一部古装剧的化装造型,回到北京也是一头扎进工作室,做设计、盯图纸、看工人敲制的样品。“观众的评价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了,我能理解观众的意见。”和想象中的并不一样,他并不回避这些差评的存在。
批评的潮水并未止步于此,历史差错、编剧漏洞、服装质量乃至演员的脸,都在每日更新两集的《芈月传》播出后,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制作粗糙”的致命乌云,也笼罩在这部年度大剧上。按照业内常有的判断,一部古装剧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刨去创作团队的能力,可能的原因只有两个,其一是预算的压缩,其二便是工期的加急。对于这两种说法,陈敏正不置可否。
他这样算了一笔账,“《芈月传》对外公布的总投资额是3亿元,以国产剧的制作标准来看,确实很高。但去掉大牌明星的演出费用,能剩下三分之一就算不错。假设以1亿元的制作费来算,平摊到90集(《芈月传》开机时是按照90集的容量拍摄)里,涉及到数十个核心人物,每个人物跨度近四五十年,每个跨度都有服化道和妆容的变化。坦诚来讲,按照这个戏量,这个投资经费算少的。”
制作时间也确实给他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出于各种原因,陈敏正在《芈月传》开机前40天时才确定进组,“拿到剧本后,剧本又修改了五六稿,做完案头工作,留给制作的时间只有20多天。这20多天要完成前面提到的工作量,时间是十分紧张的。”这也直接导致了《芈月传》很难达到前作《甄嬛传》的精打细磨,“‘甄嬛’我筹备了将近四个月,筹备期结束后还有一段时间和工作人员一直驻组,还在继续做化装造型。相对从容,而且精致。”事实上,拍《甄嬛传》时陈敏正团队甚至拿出了两个方案,一种是比较贴近史实的,一种就是后来大家看到的电视剧版本,“比真实史实更美丽一些”。
“而《芈月传》的拍摄要在坝上草原抢时间,所以说,在一个仓促上阵的状态下,不得不承认,这个戏的遗憾比《甄嬛传》要多。”陈敏正有些感慨,近40年的行业生涯,让他深知自己的工作状态,“给我的时间已成定局,那么能不能超过《甄嬛传》,其实我自己心里很清楚。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工作要做到一个什么状态才能行,所以说《芈月传》播出之后,我也是真的很忐忑。”
这种早在制作初期就埋下的“地雷”,难免被因为《甄嬛传》而期待过高的观众揪住把柄。巧合的是,就在《芈月传》播出前不久,架空题材的古装剧《琅琊榜》的播出,再次抬高了国产古装剧的门槛。“服化道的精益求精”、“礼仪细节的重视”、“拍摄取景的规范”、“时代氛围的还原”等近似“强迫症”的制作风格,已然成了古装剧精品的入门标准。远有《甄嬛传》如大山压顶,近有《琅琊榜》树立类型标杆,《芈月传》的“剧王”之路,似乎一开始就注定坎坷。
2.口碑的失控
对于这样一个耗时三年多、用一线班底打造、斥资超过三亿元的大项目,制片人曹平万万没想到,《芈月传》已在北京、东方两家卫视收视率双双突破4%,网站播放量突破100亿次,收视数据上堪称“十年剧王”,口碑却走到如今的地步。
根据一家著名评分网站的记录,《芈月传》的观众口碑,伴随着剧情的演进并没有呈现“小火慢炖”、缓缓上升的趋势,反而一路直线下滑。《芈月传》正式开播前,观众依据预告片打出了8.6分的期待分;开播5日后,评分直接跌落到了及格线附近——6.5分;开播过半月,评分跌至5.2分;临近开播足月时,评分继续走低,已低至4.9分。“从《甄嬛传》到《芈月传》,就像从《让子弹飞》到《一步之遥》的感觉,第一部都是特别火,让人充满期待,第二部就特别糟心了。”网友“fiweill”在社交网络这样写道。与之相近的观后感则是,“《芈月传》断断续续地看了几集,《一步之遥》就看了个首映,完全没有耐心再看一遍。”
这与播出三年后,仍在这家评分网站保持8.9分的《甄嬛传》相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曹平尝试着理解这种变化,更多时候表达的是困惑,“我从身边亲朋得到的反馈是,现在都是一家老少一起看《芈月传》,大家也都很喜欢。”对她来说,那些以接近严厉的口吻抨击《芈月传》制作粗糙、情节简单、人物设定过于小白兔的观众,似乎超过了客观批评的范围,“我们接受善意的批评,而不是那种恶意的攻击。像有些网民,他定格画面来给你挑毛病,我觉得这个就有点过了。因为电视剧是影视作品,是流动的画面,如果你把美国大片拿来定格看,你一定也能挑出它的毛病来。”
当人们把这个问题摆到导演郑晓龙面前时,从《芈月传》依然带来了“四世同堂看电视”的现象入手,他的回答则是自己一贯坚持的大众化审美。曹平也说,“收视率能够代表观众的喜爱度,而且我们的网络点击量也已经破了百亿次,我们用事实说话。”
但在剧评人张本看来,主创人员说者无心的几句话,恰恰点明了这次《芈月传》口碑与收视逆向的根结——“在一个观众习惯分众化的时代,古装剧市场甚至整个电视剧市场日益年轻化,《芈月传》没有针对固定群体,而是坚持走着大众化的路线,希望自己成为一部老少皆宜的电视剧,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张本指出,《芈月传》的创作团队显然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在网络上掌握绝对话语权的,更多是年轻人。尤其针对娱乐性话题而言,年轻人更是发表观点和吐槽的主力部队。因此在网上热议度高、好评度高、人气高的电视剧,一定是获得年轻观众和网友认可的作品。而这些作品的创作者们,大多数从一开始就将目标人群锁定在年轻观众身上。这种有的放矢的题材选择和制作模式,正应对了之前所提到的电视观众‘分众’现象。”
虽然有网站给了差评,《芈月传》的主创团队似乎还是很难接受这种“为年轻观众量身打造”的所谓分众做法。郑晓龙自己就屡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电视剧不能只考虑年轻人的感受,还要考虑中老年观众的感受。电视机前还有很多中老年人,他们也有看电视的权利。”曹平也透露,对郑晓龙团队来说,重要的永远都是电视制作那些由来已久的“金科玉律”:“是‘故事好不好看,能不能引起观众共鸣,能否关照现实,对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而不是‘这个剧赚不赚钱,能不能引起年轻观众的喜欢’。”
而在乐视网高级副总裁高飞眼中,仅目前乐视网60多亿次的播放量,就已打破纪录,但某些评分网站的打分甚至低于及格线,他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他明显有所指地提到,“某评分网站给《芈月传》低分,不排除有恶意的因素。我们了解到,有网站相关人员来找我们,声称可以进行某种宣传推广合作,在被拒绝后就出现了大量的差评。”高飞甚至有些愤慨,“我们自己的员工去试验过,个人用户在评分页面打出的五星,会在发布后的瞬间变成一星。所以某网站的评分是否可信,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3.数字的胜利
尽管网络口碑不尽人意,但对《芈月传》的主创来说,至少在电视人最关心的收视数据上,这部剧已经大大超过了满意的程度。就在上周三,在富丽堂皇的国贸大酒店的宴会厅,《芈月传》剧方花儿影视给自家人举办了一个场面盛大的庆功会。
几乎对所有到场的《芈月传》演员来说,那个夜晚都会是难忘的时刻。因为从来没有一部电视剧,会在播出阶段时就拿出这样的收视数字:《芈月传》播放过半,全网播放量突破100亿次,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在CSM50城的收视数据中双双破4%。这是北京卫视自2009年以来达到的最高收视数据,也创造了东方卫视自建台以来的收视纪录。根据估算,《芈月传》未来在全网的播放数量将突破200亿次,而这也将打破视频网站有史以来由《花千骨》创造的播放量纪录。
北京卫视、东方卫视、乐视网、腾讯视频等四大播出平台,以及乐视网冠名商、《芈月传》同名手游合作方等各方代表纷纷上台,欢呼着收视数据的奇迹。对这场庆功会的主人来说,这场盛大的仪式就是对自家剧目的某种“加冕”。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芈月传》甚至在开机前,就已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如果粗算《芈月传》的收益,北京、东方两家卫视分别以每集300万元的价格购入了3年首播权;拿到了网络首播权的乐视网选择了分销给腾讯,价格也不低于卫视标准;再加上第三轮、第四轮的卫视重播权,以及《芈月传》在海外售出的版权,曹平透露,早在播出前,这部剧就已经通过版权出售收回了成本。
此外,2013年被收入乐视旗下的花儿影视,这次与集团的联动也助推着销售奇迹的诞生。据高飞介绍,针对《芈月传》,乐视方面不仅推出了定制版的乐视超级电视、乐视手机、“芈酒”等周边衍生产品,乐视网的多档自制节目,如《芈月笑传》《极速看懂芈月传》,以及纪录片《芈月传奇》等,都同步在乐视网首页推广。就连乐视视频的APP下载图标,都加上了“芈月传”的字样。
庆功会当日,乐视网、花儿影视还联合蓝港互动宣布了同名手游《芈月传》的上线消息。高飞透露,花儿影视从蓝港互动那里可以拿到的盈利包含版权授权费加利益分成,“初步预计未来的营收会在千万元级别”。今年7月,乐视网开始对《芈月传》招商,其中链家用几千万元拿下独家冠名,腾讯视频也在开播前两个月确定了50家品牌的广告投放。“直到现在,还不断有广告商要求加入。”高飞说。
值得玩味的是,尽管口碑上与《甄嬛传》难以匹敌,东方卫视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却专门提到,《芈月传》在东方卫视的收视数据,达到了2012年《甄嬛传》同期播出时的两倍。
只是,这看上去极其盛大的仪式,却难掩网络口碑低迷的现状。手握奖杯的郑晓龙也显得话里有话,“我老是埋头在我本人的创作气氛中,然而最近也听到一些,他们还怕我会因而遭到打击。但我跟大家说,我很坚强,不会受打击的,大家说的这些话我都放在心里,谢谢大家。”
此时,经过了近四个小时的漫长等待,一开始还人头攒动的庆功会现场,显得人影寥寥,前来观礼的媒体和广告客户早已离场。而《芈月传》能否成为国产电视剧中的经典之作,它的艺术价值到底如何,无人可以作答,似乎也不再那么重要。
观 点
“芈月”成也“甄嬛”,败也“甄嬛”
----李星文
《甄嬛传》为郑晓龙团队积攒了声誉红利和生意保障,《芈月传》在发行和收视方面没让人着过急,卖则天价,播则碾压一切对手。然而《甄嬛传》也为《芈月传》带来了至高期待和严苛评判。说得不客气些,有些人就拿着显微镜等着挑毛病呢。
不幸的是,《芈月传》给了他们毒舌的机会。它从《甄嬛传》里因袭了太多的宫斗剧情,虽然此宫斗非彼宫斗:清朝的小主们为争宠而斗,秦国的夫人们为母国而战。可是斗法的招式是相似的,没有几个人注意到动机上的区别。而显微镜们也不是吃素的,衣服不对,菜品不对,年龄也不对……实际上,先秦时代的史实和人物有很多漫漶不可考处,有记载的在不同典籍中也往往互相打架,你采取了张三的考证,他就用李四的说法来打你,扯不清。
更不幸的是,《芈月传》81集,50多集以后的芈月才出落为政治家。而主创之前谈到两剧的区别时说:格局不同,甄嬛的战场只在后宫,而芈月心系天下苍生。有人就问了:后30集才体现出格局的不同,你让我看50多集的预告片?对于我这样的“历史正剧控”来说,这个西瓜的皮确实厚,等了好长时间才吃到瓤儿,而其他时候就是宫斗、宫斗、宫斗……我提前看了后面的戏份,说句实话,还是能尝到甘甜的滋味。
不过,豆瓣5.0的评分也太低了。《芈月传》细节上的硬伤肯定是有的,但和马脚遍地的雷剧相比,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这个结果不是有人恶意操控的,那么就是这套评价体系失准了。放在中国电视剧的大环境中,这部剧的创作和制作水平怎么说也不能是不及格的。对于某些小资意味的剧出奇地打高分,对于某些大众趣味的戏出奇地打低分,这样的评判标准也只能呵呵了。
如果说前几年古装剧普遍有着“去正剧化”的倾向,今年以来则有一个“商业剧回流正剧”的趋势,《琅琊榜》《芈月传》都不同程度在满足当下观众的娱乐诉求的基础上,偷偷地加入了“家国天下”的思考和有据可查的历史背景,呈现出区别于一般偶像剧和宫斗剧的端严样貌来。多一些思索,便多几分力量。多一些功课,便添几分厚重。
来源:北京日报